商品售后服务网

救经济必须救楼市吗
[发布时间:2008-12-30 00:00:00 点击率:]

  回首2008,从宏观政策的密集调控对象到再次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想方设法平抑价格狂飙、降温投资投机热度,到运用信贷、税收政策千方百计地去刺激需求;从通宵排队求购到销售冻结。房地产业在这一年走过。

  对于楼市救市的不解、争议正在进行中,有观点甚至怀疑救楼市的“正义性”。对此,财经专栏作家吴晓波说,“政府在此刻救市,有它的道德正义。” 

  12月10日,摩根士丹利研究部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研究报告,认为2009年中国经济的典型特征是“恶化继之以好转”,但房地产投资是判断2009年增长预期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与50多个产业密切相关的房地产投资三分天下有其一。截至2008年7月,电力热能、交通运输和水利环境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之和不到25%,制造业投资超过30%,房地产投资占33%强。这决定了仅靠基础设施投资还不足以撑起经济增长,单纯政府投资也难以弥补房地产、制造业投资的下降。 

  地方财政对房地产的依赖更不待言。以东部某市的一个区为例,2005年财政收入124亿元,其中64亿元上缴市和中央,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60亿元;其中20亿元根据招商引资协议,须“奖励”给工业企业,地方实际可支配税收40亿元。而房地产业当年贡献的税收(包括中央税和地方税)达到28亿元,还有搭车收取的12亿元房地产大市政配套费、约20亿元当年土地出让金,均未进财政户头,在体制外支配使用。这样,在区、街道(乡镇)两级政府实际可支配的72亿元政府资金中,房地产业创造的资金超过50亿元。 

  在此情况下,重新提振房地产业成为促投资、保经济的重要选择。房地产被推至“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保障性安居工程”被列为“国十条”之首,如此政策组合明确传递出“救经济必先救房地产”、“促投资离不开稳楼市”的取向。

  “我在想,2008年的金融海啸之下的启动内需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侵袭下,拉动内需有何异同?”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健说,“10年前,撬动内需的支点之一是房地产,10年后还是。不过,前次倚重的是商品房市场,这次的落脚点则是保障房。”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 徐寿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