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破解农村金融困境 资金互助社山东沂水“破茧”
[发布时间:2008-04-14 00:00:00 点击率:]

2007年金融主管部门推出了一些农村金融的新型金融机构试点,试图破解农村金融的困境,主要包括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其中贷款公司一般由银行金融机构设立,只从事贷款业务;村镇银行包括设在县及县级市的村镇银行以及设在乡镇的村镇银行,村镇银行的设立,必须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并持有不低于20%的股份;农村资金互助社则是农民互助性的经济组织。

  贷款申请 一天就批

  马之爱是沂蒙山区的种姜户,家住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姚店子镇姚店子村。

  日前,马之爱带着夫妻双方的身份证,到了镇上的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他填写了一张“社员贷款申请表”,想贷款8万元,用于收购生姜。马之爱有着丰富的种姜经验。他说,现在正是收姜的好时候。“现在收了姜,过些天行情好,转手就可以卖钱。”

  资金互助社不是银行,是一种新型的农村互助合作机构。它由姚店子镇上的农民自愿发起、自律管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资金互助社最大的好处就是,48个入股社员之间知根知底。”郑恩友是聚福源资金互助社的10名主要发起人之一,也是聚福源的法人代表。他说,农村社会基本上是一个“熟人社会”,谁借了谁的钱,谁家买了摩托,谁家盖了新楼,48个入股社员之间基本上都相互了解,这让贷款变得非常简单。“今天傍晚提出贷款申请,晚上大家碰头商议一下觉得可以,第二天就可以放款”。

  银行撤退 农民喊“渴”

  2007年10月26日,银监会印发的一纸通知,使山东省成为全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第二批试点省份,第一批试点2007年3月份率先在吉林和青海启动。

  种姜户刘加庆说,这个消息对农民来说是个“天大的喜讯”。姚店子镇辖45个行政村,有专门的种姜户,有专门的收姜户,还有一些小企业专门从事加工和出口,是鲁南地区最大的生姜生产和销售集散地。“整个生产链的规模很大,有的收姜户一年的资金需求就高达几百万元。”

  临沂银监分局局长王安水说,资金互助社在姚店子镇进行试点,主要是依托当地活跃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弥补农民生产生活流动资金不足。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已经成为助农增收的新模式。有资料显示,仅临沂沂水县就有1900多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资金需求很大。

  与农户“饥渴”的资金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股份制改革,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已全部撤离姚店子镇。在整个镇上,只有农信社和邮政储蓄两家金融机构坚守农村市场大本营。“不但姚店子镇如此,全国各地农村基本如此,只有农行在个别乡镇还保留营业点。”

  互助社只为48名社员服务

  刚刚开业的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尚未褪去开业庆典的喜庆气氛。在沂界路边的一栋3层小楼上,招牌大而显眼。进入店门,大厅内只设有1个营业窗口,柜台后面仅有1名出纳人员值班。

  在一张手写的“社员登记表”上,记者看到,不包括两个入股的农村小企业,46名农民社员中7名社员的入股股金达到5万元上限,33名社员的入股股金为1000元下限。

  按照规定,资金互助社只能为48名入股社员提供存贷款、结算等业务,不能向非社员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及办理其他金融业务,也不能以资产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担保。

  根据资金互助社出台的信贷管理办法,借款额度3万元以下的,必须由1名以上担保人提供担保;借款额度3万元以上的,必须由两名以上担保人提供担保;按照审慎经营原则,资金互助社还严格进行风险管理: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对单一社员的贷款总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15%等。

  郑恩友介绍说,资金互助社的贷款利率参照同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率制定。待未来业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后,利率将会在目前的基础上逐步下调。

  互助社面临资金短缺

  “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坐在刚刚开业的资金互助社里,郑恩友已感到丝丝寒意。聚福源资金互助社的注册资本金只有53.7万元,开业没几天,4名入股社员提出贷款申请,正在办理的两笔贷款总额就达到了14万元。资金借贷需求如此旺盛,却没有新鲜的血液补充进来。长久下去,资金互助社不就成了“无源之水”了吗?

  让郑恩友担心的是,资金互助社刚刚起步,一些社员对其发展仍持观望态度,没有人敢把钱轻易地存进来。原因一目了然:农村资金互助社不是银行,没有国家信用作为保障,在性质定位上是“具有互助合作性质”的新型农村机构,也就是说,社员存款安全完全依靠自身经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