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采访湖北恩施西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兴华都约了4次,每次都擦肩而过,不是在出差,就是在与客户谈生意,这次总算把他“逮”到了。其实他刚从利川县回来。看着眼前身材适中,刚毅的脸上戴着一副宽边眼镜,目光淡定的中年儒商,不难想像一个荣获过“利川市首届十佳青年”、“宣恩县十佳创业者”、“恩施州外贸系统先进个人”、“恩施州十大杰出创业青年”提名奖的创业者,有多么丰富多彩的创业经历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李莼菜”走上创业路
1987年7月,李兴华从农校园艺专业毕业,分配到工作地点设在福宝山的利川市特产局中药材研究所。工作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晶莹透彻的福宝山莼菜,这引起了学农的李兴华的极大兴趣。为了彻底摸清莼菜的生长规律,在此后的几年时间内他把福宝山仅有的几块莼菜田当作实验地,无论炎热酷暑,还是冰天雪地,他都泡在实验田里仔细观察、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做了数十万字的观察记录和读书笔记,为莼菜的规模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皇天不负苦心人。1990年代初,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莼菜这一珍贵资源,上级领导了解到李兴华对莼菜的痴迷劲后,先后调李兴华任福宝山莼菜加工厂厂长、利川市莼菜开发公司总经理,让他带领年轻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行程。
由于莼菜产品生产加工的特殊性,当时在国内还没有现成的生产设备和完整工艺。为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掌握莼菜的加工技术,没有实验条件,李兴华与技术员们就土法上马。在废弃的学校食堂里,李兴华亲自设计了国内第一条莼菜生产线,他带领工人安装调试一举试车成功,为此节省开支7万多元。就在这间食堂,就在这条生产线上,他和他的伙计们弄清了莼菜的营养价值及加工技术,生产的产品销往海外。“福宝山”牌莼菜在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铜奖并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这是当时湖北第4个、恩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产品。在李兴华和他的伙计们的努力下,福宝山莼菜项目得到省有关部门专家认可,并被湖北省轻工局评为优秀项目,并且,李兴华的10余篇有关莼菜生长特性、加工食用开发利用的文章在国家、省州的多家专业杂志发表,被湖北省园艺协会破格吸收为会员,李兴华也获得了“李莼菜”这一雅号。
1999年,宣恩县有关领导了解到“李莼菜”的创业精神后,引进人才,请李兴华到县外贸局工作,大办莼菜产业。为了将莼菜在宣恩引种成功,李兴华在椿木营、晓关等乡镇亲自在冰冷的菜田中动手示范,使宣恩的莼菜产业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成规模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开发鄂西山区特色资源
2004年11月,李兴华在沿海出差之际,发现粽叶、厚朴叶绿色食品资源外销很俏,他将敏锐的眼光从国内市场瞄向国际市场,惊喜地感到这是一重大商机,决定充分开发利用鄂西山区的特色资源,让那些沉睡深山的天然宝贵植物资源造福山区农民。经过短短一个半月的筹备,“宣恩县西部食品有限公司”(现更名为恩施西部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李兴华决定将粽叶、厚朴叶、柿叶、竹皮、竹叶等恩施州特色资源综合开发做出口贸易。他用3万元作流动资金,租用场地作厂房,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利用自身的技术及市场优势,不足一个月就生产出了优质的粽叶、朴叶产品。产品一面世,他风尘仆仆奔波于武汉、上海、北京、大连等地推广,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将产品成功推向了日本市场。公司创办当年就实现了直接出口,成为宣恩第一家自营出口的农业企业,为社会提供了100余个就业岗位,销售400余万元,产品零库存,粽叶、厚朴叶得到市场的青睐,坚定了李兴华将出口贸易做强做大的决心。
2006年6月,随着出口业务的增大,原有的生产条件已无法扩大生产规模,为改变现有的生产、办公条件,公司先后投资400万元,在宣恩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购买了原县兽药厂和种畜厂部分场地修建新厂房。仅用了5个月,2800㎡宽敞明亮的标准化车间就投入了使用,并开发出日式料理中广泛使用的辅佐原料——斑竹皮,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李兴华在加工出口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单纯的买进卖出不能做大、做强、做久,只有培植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才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长久之计。正是有了这一正确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他从2006年开始,就在宣恩与乡镇、农户签订种销合同,计划发展厚朴叶基地5万亩,现已发展基地5000亩。2007年完成销售收入620万元,创汇15万美元。
李兴华谈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地告诉笔者:截至目前,今年已创汇20万美元,第二期厂房建设已经动工,企业除了叶类产品出口外,在利川还与相关单位合资规模生产经营莼菜、茶叶,力争用3-5年时间走出一条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出口农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之路,把鄂西山区的特色资源推向国际市场。
上一主题:中国企业如何才能突破人民币升值困境?
下一主题:挪用公司上亿资产 亚洲互动传媒CEO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