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北京市日前通过《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这部于7月1日起施行的地方法规,对突发事件做出了详细规定,并将其分为四个级别。
据了解,办法中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被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办法规定,对于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由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市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负责发布三级(黄色)、四级(蓝色)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并报市政府备案。
而发布一级(红色)、二级(橙色)警报,则由市政府统一发布或者授权市政府有关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发布,宣布进入预警期,并向驻京部队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地区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办法规定,一旦政府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应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
(程义峰 孙颖)
上一主题:挪用公司上亿资产 亚洲互动传媒CEO下台
下一主题:再接再厉搞好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