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李老抠”传奇
[发布时间:2008-08-05 00:00:00 点击率:]

  □  石长荣  孙兰亭  

  在山东肥城矿业集团电力公司,一提起“李老抠”,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陶阳电厂厂长李基军。嘿,您还甭说,正因为有“李老抠”的领导,陶阳电厂自2005年5月划归电力公司管理以来,每年节省成本费用都达百万元以上,既保证了员工工资正常发放,又推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他除11次荣获局级劳动模范、20多次矿级劳动模范外,还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个人”,成为肥矿集团勤俭办企业的典范。  

  传统教育铸就“抠门”性格  

  50年代出生的“李老抠”,家境十分贫寒。为此,13岁他便干起了临时工。16岁被陶阳矿招为井下工。由于吃苦肯干,1984年,28岁的他便被提拔为机电科副科长、科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老抠”人高马大,却很“抠门”,为什么?他认为主要是受“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传统教育的影响。因此,不管干什么事情,他都不敢大手大脚。  

  责任所系甘背“老抠”“骂名”  

  陶阳电厂是上世纪末企业自筹资金兴建的一个热电联产项目。“李老抠”认为,管理一个工厂就像居家过日子,要保证全厂260多名职工有活干,有饭吃,就得事事处处精打细算。

  燃料占生产成本的60%—70%。陶阳电厂的燃料来自陶阳矿。尽管陶阳矿是他的“娘家”,但他认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所以,每次进煤,他都派专人监磅,严把数量、质量关。为留好备查煤样,合理结算燃料费用,他还专门制作了一个铁皮箱子,并上了两道锁,矿电双方各持一把钥匙,谁也甭想单方面对备查煤样“动手脚”。燃料入厂后,他要求运行人员科学配比,合理掺烧,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迫使职工“算着干,干着算,没效益的事坚决不干。”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目前陶阳电厂标准煤耗从每发一度电600克降到450克,年节约入炉煤1.1万吨左右。

  机器设备是企业的生产工具。为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尽量延长使用寿命,“李老抠”推行包机责任制,坚持“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谁保养”。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便立即组织职工自己检修。记得一年冬天,大雪纷飞,锅炉严重结焦。按说解决这样的问题公司是允许外包的。但“李老抠”舍不得。他带领干部职工穿上隔离衣,戴上防护面具,把用水浸泡过的木板续进炉膛,在炉温高达七八十度的条件下,你方唱罢我登场,轮番入炉作业。经过4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完成了结焦清除任务。

  在陶阳电厂,“李老抠”始终坚持厂长“一支笔”签字制度,堆材料实行“以旧换新”。为此,厂里专门建立了废旧物资回收仓库,无论哪个车间领用新材料,必须先到废品仓库里翻一遍,看看有没有能“对茬”着用的再说。

  一个堂堂的电厂厂长,居然养成了一双“乞丐”般的眼睛。无论到公司机关开会还是去兄弟电厂参观,他专盯废弃设备堆。一旦发现有可用的东西张口便要。一次,他看到兄弟单位系统改造后有台链斗机准备报废处理,便灵机一动向公司经理桑希魁要开了。后来,他又看到有个电厂的冷渣机也准备报废处理,又通过公司领导要了过来。他说,购买两台这样的新设备,要花40万元呢。他把要来的这些旧设备经过检修重新投入使用,节省了不少经费。

  “李老抠”“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做法,引起了不少厂家的反感,有人甚至骂他不识时务。但“李老抠”却不以为然。  

  人心所向成就节俭文化  

  在“李老抠”的教育带动下,勤俭办企业成了陶阳电厂干部职工的自觉习惯。

  去年8月公司开展精品车间创建,据测算,若外委承包的话,需要花30多万元。干部职工都舍不得。因此,从对设备本体除锈、刷防腐漆到对机器擦拭清理;从外墙皮铲除到用涂料粉刷,全由他们自己来完成。特别是为给十几米高的碱罐、酸罐披上新装,化水车间的女工们“巾帼不让须眉”,搭起梯子,爬上爬下,令人肃然起敬。最终,只花了很少一部分钱便达到了验收标准。

  在“李老抠”的教育培养下,“让节约成为习惯”已成了陶阳电厂的核心价值观。所以,“李老抠”“抠”来的不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使干部职工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